產品分類
詳細信息
八方井教化學堂,將元碼思維教化引入基礎教育之中,引導孩子自覺正心修身, 培養孩子的貴族精神。八方井多維教化青少年班是以人倫思維、元碼思維、創造性思維為核心,個性化針對青少年的成長困擾、行為習慣、學習方式而特設置的思維訓練,關注青少年及親子關系的思維教化。
福州脫胎漆器是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特色的漢族傳統藝術珍品,與北京的景泰藍、江西的景德鎮瓷器并稱為中國傳統工藝的“三寶”,享譽國內外。
清宣統二年(1910年)以來,參加美國圣路易斯博覽會、意大利覺蘭多博覽會、德國柏林衛生展覽會、英國倫敦博覽會和在美國芝加哥、日本東京,以及菲律賓、比利時、巴拿馬等地舉行的國際博覽會,多次榮獲特等金牌獎、頭等金牌獎和最優獎等多種榮譽,曾被譽為“珍貴黑寶石”和“東方珍品”。
福州脫胎漆器是繼承中國古代漢族優秀漆文化發展起來的。它品類之多在全國漆器行業首屈一指,大的如陳列在北京的漆畫大屏風、彩繪大花瓶、脫胎仿古銅大獅等,小的如煙具、茶具、餐碗、盤、碟、罐等,共有18類1200多個花色品種。
說到脫胎漆器在福建省福州市的發展歷史,人們總要把它同”沈紹安”的名字連在一起,至今福州工藝美術界都以”沈紹安”三字作為脫胎漆器的正宗代表。福州脫胎漆器的首創者就是清代乾隆年間福州府侯官縣(今福州市)漆藝人沈紹安(1767年一1835年)。
沈紹安首創的脫胎漆器技法,開創了我國漆藝文化的新面貌,在當時產生了極大的影響。沈紹安進貢朝廷的脫胎菊瓣形朱漆蓋碗,通高10厘米、口徑10.8厘米,壁薄如紙,厚不及一毫米。乾隆帝見后龍顏大悅,親自在蓋內、碗心題刻隸書填金詩一首:“制是菊花式,把比菊花輕。
茗合陶句,露掇其英。”
乾隆帝的詩,生動地描述了沈紹安脫胎漆器的特點,足見當時沈紹安首創的脫胎漆器產生的巨大影響。這件漆器現藏于故宮博物院內。
福州脫胎漆器的優點是二光亮美觀、不怕水浸、不變形、不褪色、堅固、耐溫、耐酸堿腐蝕。福州脫胎漆器的特點是:輕。
福州脫胎漆器所具有的這些優點、特點,是由其特殊的制作工藝、高超的漆技藝所決定的。作為脫胎技藝同m漆藝術相結合的產物,福州脫胎漆器的制作頗為不易,從選料、塑胎、飾至成品,每件成品都要經過幾十道、甚至上百道工序。
一祠八堂教化產業由字道元碼系統研習者賓子及其團隊發起,其遍布全國的部落公司為字道文化產業營運載體,以字道元碼思維為核心,以人才孵化和項目孵化為支柱,致力于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幸福生態空間。一祠八堂目前已在全國成立15個部落公司,2017年將在全國布局160個部落公司,以及布局40個創新實體文產項目公司。
郵箱:yicibatang@163.com
座機 023-88596240
地址 重慶沙坪壩區小龍坎新街49號8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