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分類
詳細信息
八方井教化學堂,將元碼思維教化引入基礎教育之中,引導孩子自覺正心修身, 培養孩子的貴族精神。八方井多維教化青少年班是以人倫思維、元碼思維、創造性思維為核心,個性化針對青少年的成長困擾、行為習慣、學習方式而特設置的思維訓練,關注青少年及親子關系的思維教化。
文化的產業化,產品的文化化。通俗說,大文化產業就是“文化的產業化,產品的文化化”,連接在文化與產業(或產品)之間至關重要的環節就是創意,而實現創意就必須依靠科技手段。這也充分體現了文化與科技融合,創意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思維。
大文化產業其形式就是“文化+”是文化更加自覺主動地向經濟社會全領域的深度植入和滲透。其實質就是將優秀文化和無形文化的精神賦予有形的產品,形成以文化為內生驅動力的產業發展新模式與新形態,從而實現產品、市場、資本和技術等關鍵要素在產業發展中的聚集、互動、融合和創新。
一:文化+經濟
“文化+經濟”就是文化+一、二、三產業,也就是要給經濟植入文化的DNA,為傳統產業注入新的活力,催生新產業、新創意、新業態,使得經濟在文化的基因中裂變升級,使文化在經濟承載下綻放。
“文化+經濟”特別注重人們在消費產品的同時,除使用價值之外,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和情操的陶冶。因此,“文化+經濟“是實現供給側改革的重要途徑。
二:文化+要素
“文化+要素”是文化產業的“對內融合’’,就是以文化、科技、信息、創意、資本、市場、人才、品牌等為代表的產業要素,通過集成創新而形成新的融合發展模式。
三:文化+平臺
“文化+平臺“就是跨平臺融合,是文化產業的“空間重塑”。隨著行業信息化水平越來越高,文化產業發展不再限定有限的空間,而是開展多領域、跨平臺的融合創新,“文化+互聯網”就是典型代表。
大文化產業不是照搬文化復制文化,而是在傳統文化基礎之上的創新和創造,是在突破傳統發展思維模式,以人的智力、知識和創新為驅動力,是典型的文化資源、人的聰明才智、科技等生產要素相互融合的產物。
一祠八堂教化產業由字道元碼系統研習者賓子及其團隊發起,其遍布全國的部落公司為字道文化產業營運載體,以字道元碼思維為核心,以人才孵化和項目孵化為支柱,致力于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幸福生態空間。一祠八堂目前已在全國成立15個部落公司,2017年將在全國布局160個部落公司,以及布局40個創新實體文產項目公司。
郵箱:yicibatang@163.com
座機 400-601-1949
地址 重慶沙坪壩區小龍坎新街49號8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