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分類
詳細信息
八方井教化學堂,將元碼思維教化引入基礎之中,引導孩子自覺正心修身,培養孩子的貴族精神。八方井多維教化青少年班是以人倫思維、元碼思維、創造性思維為核心,個性化針對青少年的成長困擾、行為習慣、學習方式而特設置的思維訓練,關注青少年及親子關系的思維教化。
我們知道,儒家文化強調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、忠、孝、廉。在現代社會中,儒家文化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,成為指導人們崇尚和平、追求自強、實現自我和社會和諧的重要思想。進一步發掘儒家文化的精髓體現,對于現今時代有著重要意義。
一:儒家文化
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思想,它以心靈的自我修養與自我完善為主要目的。而儒家文化的精髓主要在仁、禮和中庸這三個方面,一直綿延至今。其具體意義如下:
二:儒家文化的“仁”
儒家文化中“仁”就是愛人,就是以“愛人”之心,推行仁政,使社會各階層的人們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權利。禮就是社會的道德秩序,就是用“正名”即道德教化的方法,使社會各階層的人們對自身社會地位有穩定的道德認可和道德定位。仁的作用是使民無之必要,禮的作用是使民無之意識。——人們普遍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權利,就沒有作亂的必要;人們普遍認可社會的道德秩序,普遍遵守符合自身社會地位的道德規范,作亂就沒有道德依據。
三:儒家文化的“禮”
儒學的真諦是仁禮一體。不講究仁,只講究禮,人民就會反抗其統治。不講究禮,只講究仁,人民就會輕慢其統治——即人民不受道德約束,就會由思想上的無政府狀態引發現實中的無政府狀態。人類社會是不斷地發展和進步的,古代人類受到自然界的威脅特別嚴重,每個人都必須依賴群體的力量才能生存。因為這個原故,所以每個人都習慣于遵守群體共同的道德規范,而認為群體共性對個性的約束非常合理。但是越到后世,人類受到自然界的威脅不斷減弱。因此,反對共性約束追求個性自由的思潮便逐步發展起來,所以人們的道德觀念也就跟著發生相應的變化。
四:儒家文化的“中庸”
中庸開篇就說,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。遵循人的本性是自然的道理,對于處在社會中的人,我們需要依據人性來進行修養。所以才有“喜怒哀樂之未發,謂之中;發而皆中節,謂之和。”可見,儒家不是壓抑人性,而是承認人性、順應人性、以人性為根本的并要根據人性來進行修養,體現了儒學思想的社會性。其實,中庸沒有人讓人進取也沒有讓人不進取,而是告訴人無論強弱、無論進退都應持有的態度。所謂持兩用中,過猶不及,是“中”,不是前也不是后,不是左也不是右,而是一個外界與內心、形勢與實力的平衡點。
一祠八堂教化產業由字道元碼系統研習者賓子及其團隊發起,其遍布全國的部落公司為字道文化產業營運載體,以字道元碼思維為核心,以人才孵化和項目孵化為支柱,致力于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幸福生態空間。一祠八堂目前已在全國成立15個部落公司,2017年將在全國布局160個部落公司,以及布局40個創新實體文產項目公司。
郵箱:yicibatang@163.com
座機400-601-1949
地址重慶沙坪壩區小龍坎新街49號8層